您的位置:安徽网 » 安徽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 > 要闻一览 > 正文

智治破局 提升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治理效能

11月20日,第五届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与发展论坛在北京市中海大厦举办。以世界儿童日为契机,论坛聚焦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防治、网络消费风险预防、网络素养综合提升等主题,致力于提升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治理效能。

图为论坛现场(中国互联网协会供图)

论坛由中国互联网协会调解工作委员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与发展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工作委员会”)、中国老教授协会职业教育委员会、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吟诵教学法专业委员会、浙江省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会等联合主办,明点桥(北京)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承办,中国网“网家家”协办。社会组织、互联网机构、教育机构代表参加论坛。

综合施策 防治未成年人网络沉迷

“每一个心理咨询师都面临一个发展窘境,我们把这个窘境戏称为‘两个凡是’:第一个凡是叫做凡是你想帮助的人都不来找你,第二个凡是来找你的人你都帮不了”,作为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全国心理服务基层协作网秘书长,未成年人网络沉迷是唐义诚长期关注的领域之一。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未成年网民规模已突破1.91亿,10岁以下网民占网民总数3.8%,未成年人触网低龄化趋势明显,由此引发的网络沉迷成为社会话题。

“未成年人网络沉迷成因复杂。一方面,未成年人具有好奇心强、自制力弱、渴望得到认同等特点,导致无法自觉抵制网络诱惑;另一方面,未成年人网络沉迷在规范管理、合理引导、预防治疗等方面存在不足。”唐义诚介绍,“一些游戏开发商专门研发门槛低、互动性强、奖励诱惑多的网游,针对未成年人的新角色、新道具、新玩法层出不穷,更有甚者在游戏中添加淫秽、赌博的素材,引诱自制力不强的未成年人沉溺其中。一些网络视频平台,不仅缺乏针对未成年人的内容分级,甚至通过‘算法推荐’‘奖赏反馈’等设计让一些未成年人深陷其中。”

对此,与会嘉宾从食品安全、心理服务、中医治疗、吟诵疗愈等角度各抒己见、充分交流。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斌认为,“倡导全社会共同关注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问题,多方协同、综合施策,才能共同守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论坛现场,中国老教授协会职业教育委员会执行机构与中国互联网协会未成人网络保护与发展工作委员会执行机构合作签署《青少年师资培训新职业框架协议》,启动“明点之光”青少年网络成瘾预防和调御协作机制。

多元共治 规范未成年人网络消费

“这都是家长打工的血汗钱,无论如何要想办法要回来”,郭玉忠是中国互联网协会调解工作委员首席调解员,这是他现场播放的一段纠纷录音。由于在调解工作中长期接触未成年人网络消费案例,他对此类“退费难”问题感受颇深。

近年来,类似未成年人网络消费纠纷不时见诸报端。在便捷使用互联网的同时,由于未成年人尚未建立起成熟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也相对较弱,在网络消费过程中,相继涌现诸如未成年人非理性打赏、过度消费等问题。

“仅从今年1月至今,我们平台受理的未成年消费投诉已经超过10万单,主要是以网络消费为主”,黑猫投诉平台是新浪旗下的第三方消费服务平台,运营经理孙晓明告诉记者,“具体而言,投诉问题主要包括网络游戏大额充值、网络主播打赏、盲盒大额消费、租赁平台向未成年人租售或售卖成年人游戏账号等”。

如何有效解决网络消费中的大额充值退费问题?怎样处理网络消费过程中游戏厂商和渠道方的费用扣除问题?什么样的监管可以更好地避免退费过程中各类纠纷的发生?之后,工作委员会将继续针对此类问题广泛研讨、制定标准。

久久为功 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

织牢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网须久久为功。2022年7月26日,工作委员会成立。成立以来,工作委员会积极践行“共建、共享、共治”原则,努力探索多元化指引未成年人健康使用网络新模式,持续推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有序开展。

据了解,工作委员会现有成员单位52家,围绕未成年人涉网问题研究、权益保护、标准规范、宣传普教、不良信息治理等先后推出多项举措。长期以来,工作委员会带动互联网企业在互联网平台上设立未成年人保护宣教专区;积极参与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加强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行业规范和标准制定,构建网络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加强防止未成年人网络沉迷工作,共创有益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互联网空间等。

“11月17日,我们刚刚举办了《适用于未成年人的移动智能终端指南》团体标准研讨会、《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消费管理要求》团体标准研讨会,针对家长们关心的问题,与相关行业内各大厂商进行研讨,探索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环境。只有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不断强化网络治理,才能用法治为未成年人构筑坚固的网络安全屏障。”王斌说。

法治日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任锐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