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网信办专门印发通知,从阻断“开盒”信息传播、完善预警机制、加大惩治力度、优化保护措施、加强宣传引导等多个维度明确工作要求,督促各地网信部门、各网站平台...
立足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现实需要、回应社会各界期待关切,国家网信办持续指导国内软硬件企业共同推进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工作。今年4月,未成年人模式突破一系列技术...
近年来,对网络平台涉未成年人不良内容的治理,始终是相关部门的重点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流量经济和算法推荐的驱动下,仍有部分未成年人游走在“擦边”软色情的...
2025年3月,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指导全国各级网信举报工作部门、主要网站平台受理网民举报色情、赌博、侵权、谣言等违法和不良信息1847.9万件,环比增长4.5%、同比下降0.3%...
触网年龄更小、网络社交更频繁、上网“冲浪”比家长更熟练,一言不合就被“开盒”、智能手表部分功能诱导沉迷、平台青少年模式体验不佳——涉及未成年人网络使用的新现象、...
最近,涉及未成年人的上网隐私泄露话题,引发多方关注。作为互联网“原住民”,未成年人通过网络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表达自我,同时也面临着海量信息良莠不齐、智能设备存...
专家表示,未成年人处于“三观”塑造期,往往缺乏对行为危害、法律后果的判断能力;有的人甚至将获取并公开他人信息,当作一种能力向身边同学、朋友炫耀。
《第六次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我国未成年人网民规模已上升至1.96亿人,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7.3%。
如何加强网络空间管理,净化网络环境,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不仅是万千家庭和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同样也是一个法律问题。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和委员们积极...
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均表示当前我国治理网络暴力的法律体系正在逐步完善,呼吁每位网络参与者守住法治伦理底线,提升法治素养,共同为清朗网络环境建设出一份力...
陈静认为,学校应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引导未成年人正确使用网络,提高未成年人对不良信息的辨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除了学校方面的安全教育,织牢未成年人的保护...
近期,多地高校曝出学生因连接不明Wi-Fi而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甚至隐私数据被窃取的案例……校园周边的“免费Wi-Fi”可能并非福利,而是黑客精心设计的陷阱。
2025年春季学期开学后,全国多地学校将课间活动时间,从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鼓励孩子们走出教室,充分享受课余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