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安徽网 » 安徽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 > 要闻一览 > 正文

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培养,学校环节不可忽视!

科技的繁荣让网络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对于未成年人来说,由于他们的认知力和判断力尚未成熟,易受不良信息的影响,网络既是了解和参与世界的重要渠道之一,也面临着重重陷阱和不良诱导。培养未成人的网络素养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来自课堂和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引导和教育尤为重要,在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培养方面,学校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即将施行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中,设有网络素养促进专章。其中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条均涉及学校履责与行动内容。

根据条例的规定,国务院教育部门应当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学校素质教育内容,并会同国家网信部门制定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测评指标。教育部门应当指导、支持学校开展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围绕网络道德意识形成、网络法治观念培养、网络使用能力建设、人身财产安全保护等,培育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意识、文明素养、行为习惯和防护技能。各级政府应当通过未中小学校配备教师或鼓励学校采购相关服务的方式,为未成年人提供优质的网络素养教育课程。同时还应注重未成年人使用网络的安全建设,通过安排专业人员、招募志愿者等方式,以及安装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软件或者采取其他安全保护技术措施,为未成年人提供上网指导和安全、健康的上网环境。

具体而言,学校可提供系统的网络素养课程,让学生了解网络的基本知识、掌握网络使用的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课程内容应涵盖如何正确使用网络、识别网络中的虚假信息、避免网络诈骗等方面的内容,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除了理论知识,学校还应注重实践操作。可以组织网络安全竞赛、网站制作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如何正确地使用网络、如何保护自己的网络安全。同时,邀请专业的网络安全机构到校进行讲座或演示,让学生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应对措施。

学校还应该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同时建立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网络安全问题。此外,学校还应加强对学生个人信息的保护,确保学生的隐私安全。

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中,也明确规定了学校在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培养中的责任。条例要求,将提高学生网络素养等内容纳入教育教学活动,并合理使用网络开展教学活动,建立健全学生在校期间上网的管理制度,依法规范管理未成年学生带入学校的智能终端产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上网习惯,培养学生网络安全和网络法治意识,增强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获取和分析判断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学校还可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发布致家长信等形式,向家长介绍学校的网络素养教育情况,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网络使用情况。家长和学校应该共同引导和教育孩子正确使用网络、避免不良信息的影响。

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培养是当前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学校作为未成年人的主要教育场所之一,责无旁贷,应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网络安全建设和教育实践操作,以及与家长的沟通合作等措施,来全面提升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帮助未成年人建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系统的网络常识和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