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安徽网 » 安徽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 > 要闻一览 > 正文

护航未成年人安全“触网”

未成年人上网将迎来更加坚实的安全保障。

日前,《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公布,将于2024年1月1日施行,引发关注。

互联网为未成年人获取优质教育资源、满足娱乐需求、探索大千世界打开“一扇大门”,但不能忽视未成年人生理心理仍在发育阶段,安全合理使用网络的意识能力偏弱,网络给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事件屡见不鲜。如一些网络平台利用算法诱使未成年人沉迷网络、不法分子滥采滥用未成年人信息、未成年人遭遇网络欺凌等,为未成年人安心上网“护航”成为社会共识。

无规矩不成方圆。《条例》系统总结既往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围绕诸多领域精准施策,明确各方法律责任,有望为未成年网民群体提供更有力的法治保障。但也要认识到,并非就此“万事大吉”。例如,青少年模式下仍发现不适合未成年人浏览的内容,为应对游戏“限时令”,有的未成年人通过租用他人游戏账号钻空子,信息遭泄露后缺乏有效手段挽回权益损失等。

令在必信,法在必行。职能部门应认真贯彻落实《条例》等相关法规,以“零容忍”态度整治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与合法权益的网络乱象。互联网生态变化莫测、新问题新矛盾随时可能出现,要积极开展跨部门跨行业合作,加强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更好了解未成年网民上网活动规律特点,及时发现并完善监管执法薄弱环节。社交平台等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加快建立预警预防、识别监测和处置机制,以技术手段过滤有害信息,化解网络欺凌等不良苗头,进一步加强个人隐私保护力度,为未成年人安心“网上冲浪”织密防护网。

如果网上充斥的都是博眼球、无营养、刺激情绪的内容信息,高品质网络生活将无从谈起。消除侵害合法权益隐患同时,也要回答好未成年网民“看什么”“干什么”“用什么”的问题。社会各界可集思广益,强化资金技术人才等力量支撑,积极制作、发布、传播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信息,让更多“天宫课堂”、分享新兴科技成果的趣味短视频成为良师益友,满足日益增长的内容消费需求。未成年网民年龄较小,生活圈子有限,可利用大数据分析、AI算法等技术,引导未成年网民基于个人喜好健康交友,建立友善和谐的社交圈子,在互动中结下深厚友谊,快乐成长、一起进步。

未成年网民既需要得到法治力量的关怀呵护,获得优质网络内容供给,也是参与网络空间建设的一分子。探索制定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测评指标,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学校素质教育内容。运用科学手段,增强学生信息获取和分析判断能力,提高对学生沉迷网络早期识别和干预能力,加强监护人对未成年人安全合理使用网络指导。媒体可开展相关法律、政策措施、典型案例等普及宣传,警示未成年人远离网络乱象。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多措并举,引导未成年网民科学安排上网时间,培养良好上网习惯,充分享受高品质网络生活,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环境注入“年轻力量”。(梅 麟)

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