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安徽网 » 安徽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 > 素养活动 > 正文

​ 走进防震减灾科普馆,开启“地震探秘之旅”

7月24日,安徽省地震局联合安徽校校通、新安晚报开展防震减灾小记者科普夏令营活动,25位小记者跟随安徽省地震局以及新安晚报社的工作人员分别来到合肥地震监测中心站庐江一般站以及舒城县防震减灾科普馆。一天的时间,小记者实地参观,学习地震科普知识,还通过地震“体验屋”、VR地震逃生模拟体验、观看3D影视动画等方式,了解地震并掌握安全避险与自救互救技能。

在参观中了解专业观测知识

当天上午,小记者们到达庐江地震监测一般站,庐江站位于庐江汤池镇,地处郯庐断裂带南段西侧,据工作人员介绍,在开展日常的地震监测、科研等的同时,这里还承担安徽省测氡仪器校准工作和部分地下流体等地球化学观测量的异常核实与水样分析工作。首先参观的是汤池一号井,依托汤池一号井独特的地质构造环境和优良的井孔条件,可以开展水位、水温、水氡、气氡、气汞、气氢等多方面的观测。

随后,小记者们参观了地下流体综合观测室、地球化学室、流体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了解流体以及溶解气体的观测流程。参观中,小记者们学习兴致高昂,积极与讲解员互动交流,不时拿出笔记本记录下知识要点。

在体验中掌握安全避险技能

下午,小记者们乘车来到舒城县防震减灾科普馆。“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脆弱地带发生破裂,形成了地震……”在一楼地震科普知识宣传长廊,讲解老师向小记者们介绍了地震的形成以及地球上的地震带,并通过地球内部构造模型、地震波的模拟道具、地形沙盘等,让小记者们了解到更多的地震知识。

在二楼各个体验馆的体验过程中,小记者们进行了地震发生时如何逃生的模拟演练,尤其是针对教室进行了实景应急避险演练。当地震来临地面晃动时,同学们根据认知作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讲解老师分别进行了纠正和指导。”震后被困在废墟中如何防止余震来临再次被埋压?震后如何自救互救?展区内开裂的墙壁、裸露的钢筋、破损的门窗……让小记者仿佛亲临“地震现场”,讲解老师结合视频向小记者们介绍了不同场景下如何科学进行逃生自救。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地震模拟体验台,小记者们戴上VR眼镜亲身感受地震,剧烈的震感让小记者们东倒西歪、尖叫连连,体会刺激之余,小记者也对地震灾害有了更真实全面的感知。之后,在讲解老师的指导下,小记者还学习了急救知识以及心肺复苏急救技术。在地震建筑模拟实验中,小记者们跟随讲解老师来到三个建筑模型旁,观察不同的震级给建筑带来的破坏程度。在体验区,小记者还参加了防震减灾知识竞答,让大家在游戏中增加了许多关于地震科普小知识。

此外,讲解老师还通过展品、展板、多媒体、光电场景等形式向小记者们介绍地壳的运动、震前征兆、地震逃生等方面的知识。让小记者们印象最深刻的便是观看3D地震影视动画,动感特效真实地体验了一场地震的来临、身临其境的感受地震发生时的威力,了解地震发生前的各种征兆,深刻体会到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性。

在交流中学习地震科普知识

参观结束后,小记者们齐聚会议室开展防震减灾科普讲座交流活动,小记者们相继上台分享自己的参观感悟。“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只有一次。虽然地震等天灾,我们无法避免,但是可以通过学习防震减灾的学习,减少人类和社会的损失”,新安小记者林姝萌在分享中表示自己在此次活动中收获满满,“这次活动让我懂得了生命的珍贵,学习到了很多地震避险以及自救的技能”。作为班级中队的中队长,林姝萌表示会将学到的知识在班级内宣讲,带着同学们一起学习地震科普知识以及自救技能,一起保护好自己。

最后,为了激励积极参与此次防震减灾科夏令营学的小记者们,主办方向每位小记者颁发了“科普小达人”荣誉证书,希望每位小记者都能成为传播地震科普知识的小使者,带动家庭,影响社会。

通过此次一日夏令营活动,小记者们了解了地震灾害、地震监测方式、地震预警等知识,掌握了应急避险、自救互救等安全技能,丰富了小记者们的知识面,拓宽了视野。同时,也在他们心中播下科学探秘的种子,激发了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大皖新闻记者 林丽萍 江晶晶/文 马杨杨/图